(By Anne)
白柚的汁囊多汁飽滿,整片剝下大口吃好滿足!
許多中醫書籍及民間療法認為「人的生理變化與自然變化是相呼應的」,因此所謂「當令食療」就是「選用當令食材,順應四季變化養生防病」。以前對於「當令」,只認為當令蔬果品質好,自然應該吃當令的蔬果。但當實際跟著季節的步伐找尋當令蔬果時,才發現大自然與身體呼應之巧妙,遠遠超過以前的理解。這次在熱情的麻豆所找到的「柚子家族」,無論是老大哥「大白柚」、小哥「四季柚」及么妹「西施柚」,其「理氣化痰、潤肺清腸」所對治的正是許多人面對秋季氣候轉變所產生的不適應,而「大白柚」能「降血壓」的獨特功效,更是許多長者預防及減緩秋冬心血管疾病的保健秘方。
西施柚的果肉帶有點微微地紅色
在豔豔陽光的迎接下,我們來到了以柚子故鄉著稱的台南「麻豆」,以及鄰近的「將軍」,尋訪到了有著豐富人生閱歷的鄭大哥夫婦,以及與柚子並肩協力對抗病魔的李家阿嬤與大姐。
爽朗的鄭大哥早年曾在印尼經營幾百畝的大農場,但或許因為是管理職、也許也因為是大農場,對於成本、收穫等量化數字反倒比對土地、環境、作物的瞭解熟悉。回到臺灣後與大嫂兩人親力親為,從土地改良、堆肥製作到植株修剪、營養管理、病蟲害防治,每一個環節都不放過,找專家、反覆試驗,找尋最好的照顧模式,經歷十幾年的用心經營,鄭大哥的大白柚不靠廣告、不走市場,靠著客人的口碑相傳,總是在要採收前就已經被老顧客預定完。
外皮雖不好看,但是不影響白柚的風味喔!
對於我們的到來,鄭大哥大嫂熱情的拿出甫採收沒多久的大白柚與我們分享,鄭大哥俐落的剝開柚皮,清爽的柚香撲鼻而來,晶瑩剃透的果肉讓人捨不得放入口中,而更令人驚嘆的是在口中迸發的多重風味,濃郁多層次的酸甜略帶甘苦,多汁不在話下,更神奇的是吃完後除了「滿口柚香」,還由內而外淡淡透出「回甘滋味」,讓人不捨得馬上張嘴,只想閉上眼睛,秉住呼吸,讓那美好餘味在口中駐足、停留~~
好不容易回神後,馬上抓著大哥問,他給大白柚施了什麼魔法,怎麼能有如此風味!大哥不無自豪的說他剛回台灣的時候,麻豆鎮農會自日本邀請農業專家來台做了三年的試驗,結論是要種出高品質的柚子,重點在於不使用化學肥料。因此從他管理以來,只用有機肥以及自己醱酵的液肥,就地取材運用當地的農漁牧材料作為堆肥材料,大量運用這些有機資材,使得因原地主使用過多化肥而貧瘠的土壤恢復生機。而鄭大哥也在改良園內土壤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園內的果實風味逐年改變,更加肯定自己走的路是對的。
不同於鄭大哥的大起大落,有著親切笑容的李家阿嬤和大姐,則是用樂觀喜樂的精神,繪出一篇可愛而溫馨的人生風景。小小的柚子園是家傳的土地,勤奮一生養兒育女的李阿嬤在兒女長大成家後,仍用心的照顧陪伴她走過辛勞歲月的柚子園,而除了大白柚、西施柚並因緣際會的栽種了目前仍少人種植的四季柚。秉持著要給自己家人吃的想法,完全沒有施用農藥。除了自己辛勤套袋保護柚子不被蟲兒侵擾,對於被病蟲損害而無法販售的柚子,李阿嬤也只是笑著說:「人是天生地養,剩下的才是天要賞給我們的。」
如此樂觀的李阿嬤去年因中風而無法自行行走,孝順的李大姐疼惜媽媽掛心柚子園的心情,每天從台南市區帶著媽媽來柚子園,並在媽媽的指導下開始學習照護柚子。有著與李阿嬤同樣親切笑容的李大姐,雖然自謙對柚子栽培不是非常專精,但從拔草、施肥、套袋、採收,點點滴滴的汗水與勞作,也漸漸感受到柚子園與媽媽的牽繫。剝開一顆顆因被果蠅叮咬而有部份損傷的大白柚,李大姊珍惜的將損傷的部份切掉,把剩下的部份分給我們,笑著說:「這些果蠅鑑定過的,保證好吃!」清新的果香、酸甜不膩的風味化在口中,甜在心中。不同於鄭大哥在栽培上的專業與品質,李家阿嬤與大姐的柚子自有其可親的口感與滋味!
在西部平原美麗的夕陽餘暉下,不一樣的人生風景,因著盡心照料的柚子園,成就在這一顆顆閃耀的金黃果實上,閃耀在同樣動人的燦爛笑容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